第91节

作品:《[综+剑三]不如盾舞

    这什么鬼?

    不过无情既然允许她看,冬凌也就拆了,拆开之后她就笑了。这里面竟是一副画,画的自然是她。

    用的自然不是羽毛笔,而是无情惯用的毛笔,不过下面却是羽毛笔写着日期,中规中矩的,一如手腕上的这串手链。

    不过……

    那是以前,要换现在,无情说不准就要在上面填上一两句情话了。

    再想想这人最后走得极快,明显是怕她把信再塞回去。看这般模样,分明就是想让她看到,再对应信封之上的四个字……

    这人心意,正在其中。

    冬凌笑得不行,只觉得这事太有意思了,这胖鸽也太贼精了,它到底是怎么知道,这封信里装的是什么的,还是只是巧合?

    不过不管怎么说,这一折腾,她倒是没了继续教育胖鸽的心思。不过还是不管它听不听得懂,径直警告它,“以后莫要乱来,尤其不要乱拿东西,更不许抢旁人鸽子上的信……总之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胖鸽也不知听进去没有,咕咕咕的又钻回了它的黄金鸟笼。

    冬凌:“……”

    冬凌十分无奈的目光又落回了桌上的画像,然后又忍不住笑开了。看了很久才重新折好,封回了信封之内。

    之后一切照计划进行,除去胖鸽被冬凌约束着,没去再骚扰蔡京之外。

    倒不是觉得那样没意思,而是蔡相明显已经气狠了,再气万一真找了高手来抓胖鸽,那可怎么办。

    不太值得。

    为了一个马上就要进大牢,然后秋后问斩的人,没必要特意去折腾了已经。

    无情自腿恢复之后,便在往回赶,所以直到此时才有了空闲彻底适应。他自己练练剑,用用轻松,再同冬凌对对招,日子倒也过得不错。

    两日后,宫九来了。

    冬凌突然想起,方应看之前还提醒过,宫九不日就会进京,难道是早料到宫九会来找他们?

    宫九的身后依旧跟着牛肉汤,两人一前一后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冬凌道:“九公子。”

    宫九朝她点了点头,然后自己找了个位置坐下,紧接着回头看了一眼牛肉汤,后者便从袖口里取出一封信,然后甩了过来。

    冬凌接过,缓缓看完,然后递给无情。

    这信上写得不是别的,正是凌落石与蔡京密谋勾结的证剧。这封信可能只是他们来往书信中的其中一封,但却的确是真迹,且上面有落款,做不得假。

    里面内容十分敏感,当凭这一封信,其实就已经算是能基本定了凌落石与蔡京的罪名。

    冬凌:“……九公子,你这是……”

    “一个月。”宫九说:“准确的说是二十八天,剩下的时间是花在来往边境的路上,不做数。”

    冬凌:“……”

    冬凌想起,她当时准备利用宫九,知道他自负,便说他一个月之内绝对查不出一个人的罪证。宫九后来还特意问了这人是谁,知道是凌落石之后一言不发就走了,却原来是去找证剧去了?

    就为了证明,自己完全可以办到?

    宫九的表情看着依旧十分自傲,他说:“这封信的份量可够?”

    “够。”冬凌说:“只可惜晚了些,我这边从蔡京这里入手,已经得到更确着的证剧。两日前,顾惜朝便已经出发前往边境抓人,只是暂时还没传出风声。到时候那边一动手,蔡京同时也得玩完。”

    宫九:“……”

    宫九似乎有些不可思异,又有些不甘。

    但最后,却是什么都没说,掉头就走,牛肉汤紧随其后,“九哥,九哥你等等我,九哥不是那边,走错了!”

    第 82 章

    宫九进京的消息在方应看那里算不得上是什么秘密, 这倒不是因为宫九不加掩饰, 也不是因为方小侯爷本事太大。而是方应看自从在江南注意到冬凌之时便诸多关注,后面更是有南王太平王的事情一出, 就更是不必再说。

    他有心算无心,又兼之这段时间并无什么其他的动作,暂时也根本没人想起来动他。

    甚至方应看还恰巧知道,宫九进京是干什么的。

    也正因为那边宫九把凌落石和蔡京的证剧握到了手上,而这两人还一无所知, 方应看才真正起了放弃的心思。

    如今神侯府外面自然也有他的人守着,得知宫九进去不久便离开,且走时脸色不好……

    “脸色不好。”方应看沉吟了片刻,道:“以他手中的证剧,便是那冬凌再任性, 估计也会给几分面子才是,怎么会看起来好像又被怼了。”

    手底下前来报告消息的人静静的站在下面,半句不敢插话。

    好半晌, 方应看才问:“铁手和追命之前出京, 去了哪里。”

    “看着是往南走的,但……”手底下的人说:“后来跟丢了,到现在还没找到目标。”

    找不到目标……

    方应看脑中灵光一闪, 突然道:“顾惜朝呢, 他那里……派人去看看,他身边有没有身材相貌同铁手或者追命相似的。”

    下面那人问:“小侯爷爷的意思是,他们……”

    “极有可能。”

    方应看说:“宫九拿过去的东西如果不能让冬凌动容, 便是她自己早就有了其他的证剧。咱们那个皇上又自来……总之他肯把近来看得十分重要的顾惜朝派出去本就不寻常……快些找人去确认。”

    又有人问,“那宫九……”

    “动他不易,也没必要,没什么利益冲突。”方应看又说:“也不必跟着了,之前是因为他去找凌落石的麻烦,咱们的人恰好撞上这才知道一些。再往后,你想要跟也没那么容易。”

    这个宫九也不是个简单的,就不知道为何人家冬姑娘连情都不领,他竟然主动去帮忙找证剧。

    莫不成是当真应了那句得天佑之,总有人相助?

    方小候爷想到了那只胖呼呼的鸽子,不由抽了抽嘴角,连养只鸽子都养得跟旁人不一样,贼精贼精的,还胖成了个球。

    想起来他都馋。

    “来人,晚上做份鸽子汤。”

    那边冬凌也在捣鼓好吃的,她带回来的松花蛋已经开封,剥开一个看看,再闻一闻,尝一尝,这才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就是这样,没错。”

    然后她就把一系列的菜单,例如什么皮蛋瘦肉粥,剁椒皮蛋,玛瑙蒸蛋,皮蛋拌豆腐,皮蛋瘦身粥什么的,总之那些不太难的,她恰巧知道做法的,通通写了一本册子,让厨房去尝试。

    最后确定味道同她之前吃过的没什么差的,甚至更好之后,便满意的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“赵佶惦记很久了,我进趟宫,给他送点儿。”冬凌说。

    无情已经习惯她直呼皇帝姓名,毕竟皇上自己知道都没说什么,他们也没必要纠正这个问题。

    见她又要进宫,只说:“将那封信一起带给皇上。”

    冬凌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虽然说宫九这封信来得晚了些,但有总比没有好。有了这封信,到时候动蔡京和凌落石时,直接以此为证剧就好,便不用暴露录音笔这样东西。

    给一个赵佶解释容易,给满朝文武说明白了到底有些太麻烦了,而且容易有不好的传言。

    之前是无法,现在有了新的证剧,自然能换则换。

    冬凌带了半坛的松花蛋进了宫,然后连同菜谱一同上交。赵佶果然很感兴趣,当即就让人送去御厨房,做来给他吃。

    冬凌说:“不过这东西一次不宜吃太多,皇上你让他们做上一两种先尝尝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“朕又不拿它当饭吃。”赵佶说:“怎么能算多吃。”

    冬凌抽了抽嘴角,这才想起人家皇帝吃饭跟他们不一样。他们摆个四菜一汤一个人已经算是很不错了,皇上那是满满一桌子,大多都是一样吃一口……而且有些皇帝因为怕被人摸清喜好,更是雨露均沾……

    这么一想,就算一桌子上个三五道皮蛋菜,也吃不了几口,没什么问题。

    冬凌拿出了宫九拿回来的信,递给赵佶。后者看过之后明明早已知道信中的内容,还是气得不轻。

    “你说这是宫九给你的?”赵佶又问。

    冬凌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这一下赵佶不太理解了,“为什么?”他着实不懂这个宫九又为什么会突然帮他们。

    冬凌说:“这个人办事不能以常理论之,不过现在看来,他对皇位似乎没什么兴趣了。那他想干什么,帮我们还是不帮,其实差别都不太大,也没什么区别,不是么?”

    赵佶一想也是,宫九虽然厉害,但在他的眼中却没那么强大。毕竟离得太远,当时解决得又太容易,太平王更是放弃了那么多的东西保住儿子。相较之下,蔡京和凌落石就不一样了。

    这两个一个是丞相,一个是大将军,赵佶之前有多倚仗这二人,现在就有多视他们为眼中钉。

    再一想等解决这两人之后,算上太平王南王什么的,朝中比较大的一些党羽竟然没得七七八八了。诸葛正我是肯定不会有事的,赵佶这个还能信任,不过……“方应看呢,他不会也干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吧!”

    冬凌见赵佶难得的有些纠结,似乎还十分担忧,于是问:“您这是很怕他也有问题?”

    “这是当然。”赵佶坦然道:“顾惜朝已经被派往边境,如果他真的有本事,朕可以不拘那些破规矩提拨他为大将军。既然当了大将军就得镇守边关,那朝中长得能看的人中,也就只剩下方应看一个了。”

    冬凌嘴角直抽,心说赵佶你这也是颜控到一定地步了吧!

    就听赵佶又道:“而且这人很会玩,还是瞒合朕的心意的。”

    冬凌瞬间就想到赵佶的各种不靠谱,想起第一次见面这人就是在外游湖,而且才带了一个太监两个侍卫。

    “您这不会又出去逛了吧!”她问。

    赵佶丝毫不心虚的说:“也没有很多次,而且我有听你的建议,带上方应看一起。有他保护,不会再发生那样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冬凌:“……”

    冬凌嘴角直抽,但她也不能说皇上您就该呆在宫里。这其实也不对,能够体查民情的皇帝,才正应该是一个好皇帝。

    不过赵佶这真是去体查明情了么,该不会……

    “您该不会去青楼了吧!”

    赵佶:“……”

    赵佶‘噗’的一声,一口茶水就喷了出来,“你,你怎么知道。”

    因为这种事情向来为女子不喜,所以他压根就没准备跟冬凌说的。而现在却被人家点出来了,还轻飘飘的说:“猜的。”

    赵佶:“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