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0章 诸国纷争(二)

作品:《战国大司马

    『ps:估摸着还有……三章?唔,有几个人要写到,不然愧对这个题材。』

    ————以下正文————

    魏王遫十四年初,秦赵同盟破裂,秦国发兵攻打赵国的西河郡。

    赵国亦设有西河郡,它位于魏国河东郡的北面、肤施(上郡)的东侧,再往北即是雁门、往东则是晋阳,因大河位于郡土的西侧是故称之为‘西河’,以至于有了西河郡的说法——姑且就称作赵西河郡。

    秦赵同盟破裂后,数万秦军渡过大河,先夺取蔺地,继而又对离石、中阳等城发动攻势,兵锋直指赵国的晋阳。

    这个消息传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后,赵王何万分着急。

    要知道,晋阳是赵国非常关键的一座城池,无论是历史意义还是战略意义。

    从历史意义上来说,晋阳乃是赵国嬴姓赵氏的发源地,在三家分晋前,赵家的历代祖宗基本上都葬在晋阳一带,祖宗之地,焉能被遭到他国的威胁?

    而从战略意义上来说,晋阳乃是连接肤施、雁门与赵国邯郸郡的中枢,甚至通过晋阳可以对魏国的河东郡、韩国的上党郡施压,倘若晋阳被秦军所夺,别的姑且不说,至少‘西河’——即大河以西的肤施,那片广阔达数百里的土地将从此不归赵国所有。

    肤施,那可是赵主父从胡人那边夺来的,是胡人对赵国臣服的象征。

    想来想去,赵王何决定派大将坐镇晋阳,以抵挡秦国的入侵。

    谁,能担任晋阳守?!

    当看到那刺眼的‘晋阳守’三个字时,赵王何心中不是滋味。

    毕竟早在十几年,赵主父就早已意识到了晋阳的重要性,并内定日后由蒙仲出任晋阳守,总摄肤施、雁门、晋阳三郡,向西抵挡秦国,向南则抵挡魏国的河东郡与韩国的上党郡,只可惜物是人非,赵主父当年内定的晋阳守人选,如今早已不再是赵国的臣子。

    沉思了片刻后,赵王何唤来弟弟平原君赵胜,嘱咐后者道:“赵胜,你立刻前往魏国求援。”

    赵胜听了很纳闷,因为虽说秦国发兵攻打他赵国的西河郡,但考虑到秦国耳熟能详的将领大多都在函谷关一带与蒙仲对峙,他赵国眼下其实还并不需要向魏国求援。

    直到赵王何在赵胜耳边解释了几句,赵胜这才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当日,平原君赵胜便离开了邯郸,前往魏国的都城大梁,请见魏王遫。

    平心而论,魏王遫其实并不想支援赵国,甚至于,他巴不得秦赵两国打得越凶越好,毕竟赵国只有在秦国面前输得惨了,才会考虑真正倒向他魏国。

    但鉴于赵胜迎娶了自己的女儿,是自己的女婿,魏王遫也不好当面拒绝赵胜的恳求,于是便假意对赵胜道:“贤婿莫急,虽秦国发兵攻打贵国的西河郡,但据寡人所知,秦国的精锐皆在函谷关,贵国倒也无需担心进攻贵国的秦军会有多么厉害。……至于发兵支援,贤婿有所不知,针对秦国的诸事,寡人皆已托付给了大司马,贤婿不如赴宜阳,与大司马商议一番,如何?”

    他口中的大司马,即指蒙仲。

    然而,恐怕魏王遫也没想到,他这话正中赵胜的下怀,只见赵胜故作犹豫了一番后,便立刻踏上了前往韩国宜阳的旅途。

    不过在此期间,魏王遫则让国相田文写了一封信给蒙仲。

    田文的这封信,早赵胜几日送达宜阳,交到了大司马蒙仲手中。

    信中意思很简单,总结下来就是让蒙仲暂时别急着发兵支援赵国,先隔岸观火,观望一阵子再说。

    毕竟魏国发兵支援赵国,势必得罪秦国——当然,眼下的魏国并不畏惧得罪秦国,但问题是出兵是要花钱的,他魏国总不能白白花出这笔钱粮吧?那肯定得从赵国那边得到点好处。

    最起码,赵国得做出承诺,亲近魏国一同对抗秦国,那样才值得魏国发兵救援赵国。

    本来这种事,魏王遫根本无需特地叫田文叮嘱蒙仲,只不过他知道蒙仲对赵国亦有些念旧,不希望这份念旧影响蒙仲的判断而已。

    数日后,赵胜抵达了宜阳,请见蒙仲道明了求援之意。

    听罢,蒙仲客观地说道:“秦国的擅将之战,比如白起、芈戎、司马错、王龁,皆在函谷关、阴晋、武关一带,秦国的精锐,亦大多在此,我认为赵国完全有能力抵抗秦国这次的入侵。……平原君且莫怪,相比较夺取贵国的西河郡,这片三川之地,才是秦国处心积虑想要夺取的土地,是故我常年驻军在此,以抵挡白起,虽眼下贵国与我魏国有联姻之情,但我不能仅仅因为一支秦军偏师进攻贵国,就将麾下的军队调往贵国的西河军。……请恕罪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话,赵胜连忙说道:“郾侯言重了,正如郾侯所言,目前秦国对我赵国的攻势,我赵国还能抵挡,但我等担心的是秦国抽调此间的精锐……”

    “这一点平原君可以放心。”蒙仲笑着摇了摇头:“秦国不敢的。……除非秦国不想要函谷关了,否则,秦王绝不敢调走白起等人。”

    “那就好。”

    平原君赵胜故作放心地点了点头,旋即,他看了一眼蒙仲,道出了他王兄赵王何派他前来的真正目的:“事实上,在下此番前来,还有一件事……”

    “平原君请讲。”

    “是这样的……”赵胜看了一眼蒙仲,低声说道:“鉴于秦国这次的入侵,王兄认为当派一位上将坐镇晋阳,且不知,何人能担当此任?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蒙仲愣了愣,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赵胜,旋即不动声色地说道:“廉颇吧。廉颇勇谋兼具,可担当此重任。”

    “廉颇么?”赵胜点点头,旋即目视着蒙仲目不转睛地说道:“可在下却认为,还有比廉颇更适合的人……”

    说罢,他也不等蒙仲做出反应,压低声音说道:“郾侯,在父王在世的那时,您就是父王内定的晋阳守……在下也听说了,郾侯如今身兼魏宋韩三国的大司马之职,身份尊贵、地位超然,由此可见父王的识人之明,奈何我赵国命运多舛,沙丘内乱,诸多贤臣良将被迫逃亡。如今,王兄已罢免李兑的相位,由在下愧居赵相一职,虽我赵胜才疏学浅,但心怀一腔报国的信念。……眼下,赵奢已回归我赵国,在赵奢的推荐下,王兄已派人前往楚国寻找庞煖,甚至于,就连剧辛、乐毅,王兄亦多番派人示好,倘若诸位能回归我赵国,王兄定以上卿之爵相待……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静静听着赵胜的话,蒙仲心中感觉有点好笑。

    事到如今,赵王何还想着召回当年因赵国内乱而逃亡的那些人?可能么?

    当年那些人中,赵奢恐怕是那唯一的例外了,毕竟赵奢本身就是嬴姓赵氏的旁宗子弟,最初逃亡燕国就是为了避免被安平君赵成、奉阳君李兑等人迫害,可能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长久地为燕国效力,所以后来才会抛下燕国的爵位返回赵国。

    至于剧辛与乐毅,暂且不说二人目前在燕国的地位,单说燕王职在他二人落魄之际提拔重用,托付‘覆齐’的重任,这就注定剧辛与乐毅二人绝不会背叛燕王职。

    再说到他蒙仲,别说他如今深受魏王、宋王、韩王三位君主的器重,单单是当年赵王何默许赵成、李兑二人逼死赵主父,就注定蒙仲不会为赵何效力——就像他不愿为宋国的前任君主宋偃效力一样。

    长长吐了口气,蒙仲对赵胜说道:“廉颇吧,廉颇足以担任晋阳守。”

    “郾侯……”赵胜有些着急。

    抬手打断了赵胜的话,蒙仲正色说道:“我大概明白了平原君此番的真正来意,但我只能说一句抱歉,我深受魏王、宋王、韩王三位君主的赏识与器重,绝无可能背弃三王、背弃三国。……我很感激赵王,很感激平原君在提到晋阳守这个词时仍然想到我蒙仲,但我这些年来,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接受这个位子……赵主父身故后,这件事就绝无可能了。……当年赵国的内乱,我亲身经历,不怪任何人,只能说是各自立场不同,但在赵主父一方势败后,今日的赵王不依不饶,默许赵成、李兑二人要将赵主父置于死地,这件事我耿耿于怀……这些年,我两度出使赵国,拜见赵王,这并不代表我忘却了这件事,或者用傲慢一些的话来说,意味着我原谅了赵何……不,我不会原谅他,只是人死不能复生,况且又已过了那么多年,因此对于这件事,我决定‘算了’,但,算了,并不等于原谅……就像赵王至今仍坐视赵主父的陵墓坐落于赵齐边境的灵丘,不肯将其迁回邯郸,他不会原谅赵主父,我也不会原谅他!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蒙仲长吐一口气,换了一副神色笑着说道:“当然,对于赵国,我并没有恶意,倘若赵国能与魏宋韩三国联合抗击秦国,待赵国需要援助时,在下责无旁贷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听到蒙仲这一番话,平原君赵胜几番欲言又止,而最终,他露出几分勉强的笑意:“那就……多谢郾侯了。”

    “不敢。”

    次日,赵胜便启程返回邯郸。

    回到邯郸后,他将蒙仲的原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王何,只听得赵王何久久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蒙仲说得没错,历代赵国的君主,都是安葬在国都周边一带的王陵,无论是以晋阳为都时,还是以邯郸为都时,唯独赵主父孤零零地葬在赵齐边境的灵丘。

    虽然赵王何对外宣称,那是因为赵主父身故于灵丘、魂魄在灵丘,但事实上就像蒙仲所说的那样,那是因为赵何至今仍对赵主父心怀恨意,只因为赵主父默许赵章杀死了他赵何最信赖、最信任的老臣肥义。

    而同样地,因为他默许赵成、李兑逼死赵主父,蒙仲亦对他心怀恨意。

    当然,其实在派赵胜前去的时候,赵王何就已经猜到被会蒙仲拒绝,他只是想最后尝试一番而已,毕竟,晋阳守这个位子,原本就是属于蒙仲的,早在十几年前……

    魏王遫十四年五月,赵王何封廉颇为晋阳守,勒令后者负责击退犯境的秦军。

    待廉颇受命时,秦军已攻入晋阳郡,廉颇率领邯郸援军入驻晋阳,几战击败秦军,逐步收回失地。

    鉴于此,秦国国尉白起命王龁、嬴摎率精锐之军增援赵西河,蒙仲得知消息后,亦立刻派晋鄙率河东军北上。

    晋鄙率军入驻北屈,摆出一副欲进攻蔺地、中阳,截断秦军归路的架势。

    得知此事后,白起写信大骂蒙仲:“我攻赵国,与你何干?”

    蒙仲回信嘲讽白起:“北屈乃魏国之城,我调魏军入驻魏城,与你何干?”

    白起大怒,擅自率军出函谷关搦战,蒙仲亦擅自迎战,双方在函谷关前打了一仗,不分胜负,各自收兵。

    事后,魏秦两国各自派使者指责对方破坏停战协议。

    由于攻打赵国并不顺利,且新任的晋阳守廉颇已在北方渐渐站稳,穰侯魏冉意识到错估了赵国的实力,他终于意识到,赵国并非柔弱可欺的国家。

    于是,魏冉决定与赵国言和。转而去教训另外一个出工不出力的盟国——楚国。

    魏王遫十六年,翟章身故。

    这些年蒙仲率军驻扎于宜阳,后勤诸事全靠翟章替他统筹全局,担任着类似‘小司马’的职务,如今翟章身故,蒙仲于是推荐了公孙竖。

    魏王遫听取了蒙仲的建议,召河东守公孙竖回大梁担任小司马,再封晋鄙为河东守。

    十七年初,秦王稷与赵王何相会于离石,相约两国再次修好。

    虽然能够理解赵王的行为,但赵国再次与秦国结盟,仍然让蒙仲感到有几分失望。

    而有意思是,在秦赵两国的君主相会于离石之后,蒙仲忽然从赵国听到了一则传言,说是晋阳守廉颇似乎要杀一个叫做蔺相如的赵国上卿。

    过了一阵子,赵国又传来了一则传言,说是廉颇光着膀子背着荆条在那位叫做蔺相如的上卿府前谢罪。

    魏国的河东守晋鄙得知此事后,写信去嘲笑廉颇,廉颇专门写了回信来骂晋鄙,不过却未解释他与蔺相如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,但从细作于赵国送回的消息称,赵国的臣子眼下空前的团结。

    同年,秦国派华阳君芈戎守函谷关,调白起攻打楚国。

    得知此事后,蒙仲率五万联合军前往宛城,观望局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