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23 章

作品:《我在古代建书院(基建)

    “这些孩子挺认真的。”

    透过窗户,站在院子里看他们学习,盛致清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。

    她靠自己的能力,让那么多孩子有书读,真的很棒。

    “他们很珍惜这个机会,特别是身体不好的那几个女孩子,很拼命。”徐素低声和她说,告诉她那个孩子叫什么。

    盛致清注意到几个坐姿不太一样的女孩子,穿着不合身的衣服,但是干净整洁,学习读书都一丝不苟。

    “徐掌柜。”

    “盛掌柜。”

    下课铃响,几位夫子一眼就看到站在教室外面的盛致清等人。

    夫子们上前和盛致清打招呼,教室里的、出来玩耍的孩子,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们。

    “徐姨。”也有认出徐素的孩子,怯生生地和她问好。

    不过无可避免的,大家都会下意识的看向盛致清。

    “怎么大家都看我?”盛致清一愣,扭头问。

    “因为姐姐好看啊。”

    脆生生的话回响在院子,盛致清的嘴角不自主的翘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你也很好看哦!”下意识地蹲下身摸了摸小孩的头。

    “盛掌柜是要来视察吗?账本和教案都在办公室里,您需要过去看一下吗?”姜怀进是被盛致清招进来的,知道这里谁才是这里真正的主子,对她就比别人多了几分尊重。

    “不急,这个一会可以慢慢看,今天过来就是给你们带点年货,让你们过个好年的。”说着,盛家商队的伙计已经把东西拉进来了。

    “你们找个人带去入库。”

    站在姜怀进旁边的林升冲盛致清点点头道,“我去。”

    小朋友们看到源源不断的东西进来,都很兴奋的看着商队进出。但没有一个上去乱动的,稍微大一点的孩子,还会去问店伙计需不需要帮忙。就连一直把心思放在书本上的那几个女孩子,也注意到了外面的热闹。

    盛致清对上教室里的视线,下意识的冲他们笑了一下。

    看着笑得比天上仙女还要好看的盛致清,被众星拱月地围在中间,就连她们的夫子也对她很恭敬,温然好奇地扭头问同桌,“那个漂亮姐姐是谁呀?夫子好像很尊敬她。”

    温和看着她旁边的于江摇摇头,表示自己也不知道。

    旁听了两节课,盛致清暗自点头。

    他们已经摸索出了不同程度的教学班级,八岁到九岁是一年级,十岁到十一岁是二年级,十二岁是三年级。

    每个年级要掌握的知识不一样,基本上来说这三年读完也有小学到初中的文化,可以让他们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东西。

    “掌柜,这是你要我们编写的教材,”章德良很兴奋地把一摞摞的教材拿出来给盛致清察看,向她介绍道:“这边蓝色封面的是数学教材,黄色这边是语文教材。”

    “数学教材从一年级的认数字开始,到后面的九章算术,我们挑选了一些合适八到十岁的学生的题目,也有一些是我们自己编的,都是经过教学实践的。掌柜你可以过目一下。”

    “语文教材,我们也谨遵您的要求,精心挑选了百家经典,并避开有愚孝、愚忠、愚昧等类型的文章。里面主要有认字的千字文、百家姓、论语等精选。在教学中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。”

    章德良很兴奋也很激动,从身后的柜子里抱出一摞摞泛黄的卷子,分发到各个掌柜面前。

    “各位掌柜可以看看学生们的进步。”这些工作都是他们几个做的,相比以前老旧的教育模式,章德良很明白现在的优势在哪里。

    一想到这个是由他们几个落榜秀才做出来的,就有种隐隐的自豪感。

    说不定这就是开天辟地的头一遭呢?若是在整个大齐推展开,他们几个岂不是要扬名天下了?

    这样的未来,章德良想想都激动得面红耳赤。

    盛致清几个都和教育、夫子等词沾不上边,但不妨碍他们可以看懂卷子。

    从低分到高分,从不会写的字到会写,从易到难。确实是肉眼可见的进步。

    “你们做得很不错,有年终奖。”盛致清对他们的肯定就是用金钱表示。

    而能来盛致清这里教书的,自然也不是什么迂腐的人,对她这种表达肯定的方式,也很乐意。

    几位夫子连忙谢过她。轮到章德良的时候,他却是有些犹豫。

    “章先生有什么想说的吗?对这个不满意?可以提的。”

    “不不不,掌柜给我们的报酬已经够多了,”对上盛致清的询问,章德良急忙解释道:“我是想说,我能不能不要报酬。然后请您准许我将这些教材拿去投稿,我想要让大家都看到它。”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出版可不像现代,除了知名大家的著作和前人经典外,想要出版是要自掏腰包的。但对章德良来说,这样好的东西,是希望全天下的学子都可以看到的。

    不单纯是为了名利,更多的还是一种胸怀天下的精神。

    盛致清无所谓地耸耸肩,道:“这个是你们写的,想要出版我也不会干涉。只要不违反合同就可以。”

    “谢谢掌柜!”不止章德良,其余听到这个消息的夫子也很兴奋,极其默契地向盛致清鞠躬道谢。

    话题回到教材和教学上,盛致清发现原来这里的孩子都在上一年级的课程,有几个学习极其拔尖的,才上到二年级。

    算了一下时间,这个书院才建了不到半年,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很不容易。重要的是夫子们对教材的专研和班级分级,比盛致清想象的要做得好。

    “学生们知道在这里学完之后要做什么吗?”盛致清问。

    夫子们面面相觑了一会,皆是摇摇头道 “这个倒没有和她们说,想着才开学半年,我们怕自己教不好,还不知道这个书院会怎么样,不敢想您说的学校。”

    盛致清理解地点点头说:“既然这样,你们一会找个时间让大家集合一下吧。我给他们做个演讲。”

    这算是盛致清突然想到的,但却不是心血来潮。早在很久以前,盛青柏就和她说过,做好事是要让人知道的,不然还不如不做。

    做学校自然也是一样,既然资助了他们,就应该让他们知道是受了谁的恩惠。

    想着自己一年也就出现一次,盛致清便觉得得找个区别于其他人的方式来才行。然后思来想去的,想到了自己最羡慕盛青柏的一幕。

    那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的站在所有人面前。

    *

    “同学们好,”学生搬了凳子坐在院子里,盛致清站在前面看着他们笑说:“你们是不是很好奇我是谁?为什么站在这里?要做什么?”

    台下有星星点点的声音,但讨论过后便是安静的等待盛致清的下文。这样的素质,很难让人想象到,他们在半年前还是在街头要饭的乞丐。

    看着安静的人群,盛致清也不卖关子了,直接道:“我是这个书院的建设者,最大的投资人,你们也可以叫我院长。”

    “我不经常出现,是因为我在准备建一所更大的学校。”说到这里,盛致清满意地看到下面的窃窃私语,然后扬起了声音,“你们很好奇你们会在这个书院呆多久吧?”

    “三年,一旦满三年之后,你们就要从这个学校毕业。等你们从这里毕业了,你们就要自己去谋生。但是,你们中最优秀的人可以去那个学校学习。”

    这话不是吓唬他们的,而是盛致清就是怎么想的。不过从书院毕业以后,多数还是会安排进盛家商队工作,但这事她没有说。她希望有多一点人,可以考进那个学校。

    “所以,我希望你们可以好好读书,不要浪费这个机会。这就是我站在这里的原因。”

    站在上面的盛致清比之日光还要耀眼,望着脊背挺直的院长,温然握紧了拳头。

    盛致清不是健谈的人,讲了几句自己想说的话,再回答了几个学生好奇的问题,便赶在日落前和徐素等人回去。

    生源已经确定了,学校建设也预计在明年。

    盛致清突然一个激灵,想起一个问题,扭头问顾生和王二,“我们准备木材和石料了吗?到时候建学校用的材料一定要用好的。”

    顾生点头道:“还是小乡山那边的山民,让他们准备了木材。算来到明年用上,也差不多可以了。到时候从北流河运下来,可以直达天门。不过,你确定是在天门了吗?”

    “大概率是在那里,如果不是的话,北边下来的东西走水路,也是要经过天门的。”

    “那石料呢?西南的石料倒是不错,可是只能走陆路,太费时间和精力了。要是其他地方的,恐怕还不如在当地开采呢。”

    想想青云山那一片山头,王二倒是更倾向于在当地开采。

    “开采这件事还要等郑大师看过才知道可不可以,反正你先把其他地方的石材先看好吧,免得到时候需要却没有。”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桌面,盛致清皱着眉让他们把东西提前准备好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盛致清刚分到的钱,就拿了一部分出来给他们定材料了。还有青云山的土地使用,盛致清想要直接把整个山头和山下周围的地买下来,也不知道朝廷会不会同意。

    还有砖瓦桌椅、实验器材,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
    对,说起实验器材,她还没有问各位老师,每个专业都需要什么东西呢。

    想起这个,盛致清赶紧让于江记下。

    此时已经是十二月十四了。盛家商队里的几个掌柜全是通化府的,自然是要结伴回去过年。

    原本打算趁着没过年,去台州找郑唯术的盛致清。也因为徐素的婚事和西北战事,放弃去台州转回通化。

    和华国的春节一样,有千里迢迢奔赴回家过年的,自然也有不得已继续工作的。原本已经要停了的航运,后来因为盛家商队有货要运,便又多开了一趟。

    北方大雪,河面虽说不结冰,但比往常要难走得多,越是北上就越难走。盛家商队带的这一趟东西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,但是救命的粮食和过冬物资。

    然而紧赶慢赶的,赶在二十七之前回到通化府,还未来得及高兴,盛致清就接到了魏尚文的信。

    蛮族偷袭,自白失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