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节

作品:《民国女先生[燃爆]

    瞥了一眼后,军官发现的确和军医说的一样,少帅和早上他们离开时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,仍旧在昏迷之中。

    “要不,叫那位田中医生来看看?”

    事出紧急,既然军医没办法让少帅好起来,让那位东洋医生来看看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嘛。

    更何况田中医生还有吴校长做担保,吴校长可是举国上下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的大英豪。

    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,吴校长愿意担保的人,一定是品格高洁,真正意义上妙手回春的在世华佗了。

    军医一听这话不高兴了,怎么是看不起他的医术么?

    “你的子弹还是我给取出来的呢!”

    指着军官的胳膊,军医的语气中尽是不快。

    手上的动作出现了变化,往门口的方向指了指,军医再开口时,把用在陆沅君身上的法子同样用在了军官的身上。

    “这里用不上你,你先出去。”

    被轰出去的军官站在门外,来回踱起步来,走出去又走回来。

    反复了几次之后,陆沅君被他绕的眼晕,朝着军官招招手,让他往自己这边来。

    军官听到了太太的召唤,快步走来,停身在陆沅君的面前站定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

    陆沅君坐在椅子上,仰头看着军官。

    “是西云不在,就没有能够指挥战斗的人么?”

    万人的军队,总不能都指望着封西云一个人吧?

    她可不止一次听封西云夸奖过自己的部下,某某是讲武堂出身,某某从建康的军校毕业,又有多少在外留学的人被他纳入麾下……

    即便书到用时方恨少,也不至于没有一本能用啊。

    军官摇摇头,面上露出为难的神色,两手背在身后,手指搅在一起。

    “并非太太说的那样。”

    少帅在的时候,也只能从宏观上来指挥战斗,毕竟数万人的队伍,不可能都集中在一处。

    跟在他们后头的沅君今天上午也进了运城,指挥上不成问题,可有一点……

    “学校里人多眼杂,少帅昏迷的消息不知道怎么就传了出去。”

    才一个上午的时间,几乎所有人都晓得封西云昏迷不醒了。

    昨夜还英勇奋战,豁出去命来的士兵,今日便颓丧起来,虽然依旧在艰难的战斗,没有人退缩。

    可比起昨日来,就是缺了点儿冲劲儿。

    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在军官看来,这会儿士兵们处在再而衰的阶段,如果少帅醒不来的话,恐怕很快就会变成三而竭。

    “以往少帅都会露面,给大家说几句话。”

    没有任何军衔的普通士兵,也能瞧见封西云的身影。

    可今日到处都在传少帅不行了,有的说少帅中枪了,也有的说少帅见了老婆后不顾大局了,还有的说封西云跟他爹一样,腿烂了。

    流言五花八门,枪炮声不绝于耳,不长眼的子弹在身边嗖嗖的蹿,仍旧没有放缓流言传播的速度,反而因为战斗激烈,让流言传播的速度更快了。

    更有甚者,军官在来之前,甚至抓到了几个试图往运城后山去的逃兵。

    “太太,那位田中医生您若是确定没问题的话,就也叫来给少帅看看吧。”

    一改早上的态度,此刻的军官更在意封西云什么时候能醒来,什么时候能下床。

    什么时候能露面,什么时候能给士兵们鼓鼓劲儿。只要封西云一露面,那些流言都会不攻自破,逃兵也会少的。

    “田中医生应该没有问题。”

    陆沅君拦住了一个学生,让学生去把田中医生请过来。望着学生离开的背影,脑海里盘旋着封西云苍白的面颊,以及无力垂着的胳膊,还有湿润了她手心的薄汗。

    即便田中医生让封西云醒过来,可眼下西云也应该休息一段时间,不宜剧烈的活动。

    将心比心,陆沅君能够理解出现士气问题。换成吴校长病重,冀北大学办不下去了,教员和学生们肯定也会生出另谋出路的念头。

    可在脑海中勾勒一下,就算封西云醒来了,左右一边儿一个被人搀扶着,面如金纸脚步虚浮,嘴唇干裂声音嘶哑,站在众人面前,恐怕也起不到让士兵们一鼓作气的效果。

    “我来吧。”

    陆沅君双手从椅子两边的扶手处移开,去探立在一旁的拐杖。

    “太太您说什么?”

    军官的注意力集中在那扇紧闭的门上,刚才只顾着听从门后传来的动静,没有将陆沅君的话收入耳中。

    “士气的问题,我来解决。”

    将拐杖拿到了手中,陆沅君重复了一遍已经说过的话。

    军官的表情僵住,太太在说什么胡话。

    虽然陆沅君是冀北大学的教员,可冀北大学的教室如今都成了临时的战区医院,用来容纳伤患了。

    学生都不爱听课,当兵的能听的进去么?

    再加上如今陆沅君还拄着拐杖,走路都很困难,如何能够鼓舞士气呢?

    刀尖里打滚,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讨生活的兵,才不会听一个路都走不了的女人的话呢。

    军官的沉默让陆沅君不大高兴,她挣扎起身,用拐杖支撑着自己的身体,勉强在原地站稳。

    “你还有别的法子么?”

    军官摇摇头,让他指挥战斗,或是给步枪上了刺刀后去跟敌人紧身战斗还成,鼓舞士气的招数他现在是想不出来了。

    “那就交给我吧。”

    陆沅君的脑海里闪过了一个念头,胸有成竹。

    军官不晓得陆沅君有什么打算,可眼下没了法子,太太又一副很有信心的样子。

    回想着陆沅君守运城时炸死了苟团长,军官们商量了一下,决定死马当活马医,让陆沅君试一试。

    毕竟是读过书的,肚子里洋墨水儿,指不定能想出神么好招数呢。

    傍晚时分,东洋人的进攻逐渐缓和了下来,两方队伍在城中对峙,隔着陆家宅子那条街巷,谁也没法子把阵地向前推进一步,暂时稳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陆沅君瘸着腿出现阵地上时,刚刚从最前线退下来休息的士兵们抬头瞥了一眼,便又低下头,该啃馍馍的啃馍馍,该喝水的喝水。

    不过陆沅君的出现起码证明了其中一个传闻是假的,少帅并不是在跟老婆甜蜜呢。

    排除掉了这个流言之后,剩下的两个,不管是封西云和老帅一样腿烂了,又或是少帅被流弹击中,哪一个都更叫人颓丧。

    拄着拐杖本就不好走路,冀北大学平坦的走廊里陆沅君的速度都快不起来,此刻已经化成阵地的运城街道里坑洼不平。

    没有受伤的人走路都要当心脚下凸起的石头会不会绊了脚,更何况陆沅君一个拄着拐杖的,行动越发的不便了。

    小心翼翼的跟在军官的身后,陆沅君并不让别人搀扶自己,一步步的往前走。

    虽然陆沅君没让自己搀扶,可给太太引路的军官手里头拎着一个女士的挎包,沉甸甸的还怪有分量。

    也不晓得太太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那不成都这个时候了,还要随身带着香水儿和口红么?

    第154章 第一百五十四章【二合一更】

    士兵们随意的坐在地上稍作休息,身上凡是没有流血不止的, 都不能称之为伤口。

    除了陆沅君穿过人群之外, 还有几个中年的妇人, 手里头拎着沉甸甸的竹筐,给士兵们分发着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陆沅君偏过头看了一眼, 里头是一双又一双的布鞋, 与胶底的军鞋不同, 棉布鞋在这种时节穿起来要更舒适一些。

    士兵们双手接过鞋子,兴冲冲的套在脚上试了起来。

    发布鞋的大娘看到其中的一个士兵, 一边军装的袖子都快从胳膊上掉下来了。

    把装着布鞋的竹筐放在了地上, 大娘从里头拿出了别在线筒上的针, 停在士兵的跟前, 抓过人扯住破了的衣裳缝补起来。

    士兵被大娘吓了一跳, 挣扎了几下,大娘的力气却比他想象的还要更大些,竟然没有从妇人的手中挣脱。

    “一会儿就好了。”

    妇人手中的针穿过了撕扯开的军装, 上下翻飞缝补起来,口中还念念有词。

    “我的小小子儿就你这么大,他小时候爬树勾破了裤子, 街里街坊的小孩儿坏的很, 管他叫了三年烂屁=股。”

    打那以后,妇人就一点儿受不了自己家里头的人穿着破烂的衣裳。即便是勾一个小小的窟窿, 她都会赶紧补上, 生怕被人笑话。

    这些士兵跟妇人的儿子年纪相差无几, 她看着他们穿破了的衣裳也同样不忍心。

    妇人的手指在士兵的肩头来回游移,从她手中做出的布鞋结实耐穿还舒服,针线功夫尤其不错,缝补后的军装在新的连接处都没有出现任何的褶皱。

    细棉线韧的很,妇人试图用手扯断,却被线狠狠的捋了一下。刺痛从手心传来,回过神时被线捋过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细细的充血印子。

    大娘弯下腰,用牙将棉线咬断,刚要把针别回线筒里的时候,她左右环视了一圈,发现不少士兵的衣裳都破着大小不同的窟窿。

    干脆把装着布鞋的竹筐推到了士兵之间,让他们自己选一双大小合适的来穿,自己就近盘腿坐下,给他们缝补起衣裳来。

    往前三条街道,两方军队仍在不停的放枪,想要说话的时候,需要扯着嗓子才能让自己身边儿的人听到。

    陆沅君站在了高处,士兵们压根儿就发现,不是在检查自己身上的伤口,就是抱着膝头在闭目争取片刻的休息。

    至于陆沅君在做什么,众人丝毫不在意。

    在他们看来,要么是少帅没有信心打赢这场仗,不敢出来见人。要么就是封西云真的像传闻里说的一样,快不行了。

    尽人事听天命,这场仗能不能赢仍旧是个未知数。

    站在了稍高一些的位置,陆沅君环视了一圈,果然和军官说的一样,士气很成问题,打了这么久的仗本就已经麻木,加上眼下又传出了封西云伤重的消息,士兵们情绪出现变化也是很正常的问题。

    “给我吧。”

    陆沅君站稳之后,从军官的手中接过了自己的挎包,面朝士兵们咳嗽了几声,把众人的注意吸引到了自己的身上。

    “前线的战斗艰辛,诸君都是一等一的英雄。”

    从陆沅君口中说出的是由衷之言,可底下的士兵只有零星几个拍了拍手,剩下的人没有要给她捧场的意思。

    军官见状脸上有些挂不住,上前一步凑在陆沅君的耳边低语,解释着能够让太太下得了台的原因。